查看通海县旅游地图 通海县云南通海解氏跨越600年千里寻根记(图)——通海县地图全图高清版
云南通海解氏跨越600年千里寻根记(图)
[导读]: 在玉溪,很多姓氏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先祖是从哪里迁来,为何会定居玉溪?那段缺失的历史,给这些姓氏的后人留下了一个永远的谜,然而通海县河西镇解家营村委会解家营村的解氏后人或许很幸运,依据一本偶然捡到的家谱,历经多年的寻根努力,如层层剥茧,终
解家营村民集资修缮的“镇村之宝”麒麟壁 解宝孝在他的办公室里 村里不少人以石雕为生 图为解保锦展示他保存了40多年的 《解氏鉴宗》 云贵旅游地理 云南玉溪4月10日讯(记者 蒋跃 李梅 文/图) “一面高山拥翠微,光明磊落画屏帷。松筠秀腊排青嶂,桃艳争春发锦机。层叠鱼鳞迎爽气,参差凤翥映斜晖。吾家乔木居仁信,质实无文老布衣。”这是通海解家营先祖解守《江南八景诗》其中的一首《亭峰叠嶂》。 凭借着先祖解守的《解氏家谱序》和《江南八景诗》,解氏后人不远千里,前往江苏南京句容寻根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解氏后人在江苏句容终于找到了600多年前先祖的根。 出差途中突发寻根念头 参天之木,必有其根;怀山之水,必有其源。600多年来,解家营的解氏族人一直保持着记录家谱的习惯,并保留着一些家谱,这些家谱记载的只是解氏族人从江苏迁到通海后的族人,随着时间的推移,解氏族人渐渐与留居句容的族人失去了联系,为此,解家营的解氏族人心里一直都有挥之不去的寻找江苏族人的心愿。 2004年10月,一名解氏族人到江苏南京出差,无意中在南京的地图上看到“句容”这个地名,凭着一点模糊的印象,他觉得好像自己先祖的祖籍地也是句容,于是便产生了寻根的念头。 2004年10月16日上午8点,他坐上了去句容的客车。车子出南京后沿着沪宁高速公路行驶,沿途经过南京江宁区的汤山等城镇。看着车外的风景,他心情并不平静,遥想着当年先祖含泪告别世代生息的故土,踏上去往云南的风雨之路,心中充满了无限感慨。 南京到句容约50公里,一个多小时后,到达句容汽车站。下车后,他拿出身份证指着“解”字问当地有没有这个姓。一名微型车司机看后,说句容大卓镇有个解家边村,愿意带他去,于是他们来到了解家边。 句容,我还会再来的 在解家边,这名解氏族人拜访了70多岁的解永钊老人,并向他介绍了云南的解姓是明朝时从句容迁过去的,如今他想寻找这个村子,但只记得迁移前先祖所在的村子村名里有个“铺”字。 解永钊老人说,村里原来有祠堂,还有家谱,在“文化大革命”中都被毁了,只是听祖辈说解家边的解姓是从江西迁过来的。解永钊老人还说,在大卓镇还有一个村叫解巷,那里有个叫解龙叶的人,他可能知道一些句容解姓的情况。 随后解姓族人又来到解巷,找到了解龙叶老人。由于对解姓的世系变迁等已无实物可考证,解龙叶只告诉他,解巷的解姓是古时先祖带兵打仗,战败后在这里定居下来的。 由于天色已晚,这名解姓族人匆匆告别了解永钊和解龙叶两位老人,返回句容城,坐上了回南京的客车。一天的寻根之旅,这名解姓族人并没有找到先祖的根,但他在心里说:句容,我还会再来的。 从南京回来后,他参加了通海解家营的祭祖活动,并得到了一本《解家营村志》,从书中,他了解了解氏家族辛酸曲折而又令人骄傲的历史,这也更加坚定了寻根的信念。 完善家谱 千里寻宗 与这名解姓族人在南京寻根的同时,通海解家营的一些解姓族人在查看家谱时,发现家谱中有一些明显的错误,并开始着手搜集资料重修家谱。解宝孝、解保锦、解家犹等家族内德高望重的老人们组成了解氏理事会,负责重修家谱的相关事宜。 解氏理事会成立后,重修家谱的事有了主心骨,为了让家谱能更加完善,去伪存真,很多解氏族人也加入到解氏家谱的重修工作中。 一听说要重修家谱,族人解保锦便主动说,自己家里藏着先祖保留下来的《解氏鉴宗》,并将这本鉴宗拿出来,解宝孝看到这本鉴宗非常兴奋,为了保存那本先祖的鉴宗,他便影印了几份,以便重修家谱时用,原有的鉴宗仍由解保锦保存。 除了查看以前的家谱,解氏理事会的理事还走家串户收集族人的资料信息。听说要重修家谱,一些解氏族人便到山上寻找墓碑,查抄墓碑上的文字资料,并到一些解氏后人的家中去寻找资料,从他们的手中,找寻解氏先人留下的物品。 “这些东西平时他们从来不轻易让别人看,但一听说是为了修家谱,他们都主动把自己的传家宝拿出来让我们拍照。”解宝孝说。 为了让家谱的内容更丰富,先前曾到南京寻根的解氏后人提出再次到南京寻根。由于上次到南京并没有寻到根,这名解氏后人通过电脑上网等方式查询句容的地理、历史、人文等信息,并与江南一带知名的家谱谱碟学家、江苏兴化市图书馆张培元先生取得了联系,经查阅宋代、明代句容地图和《弘治句容县志》,初步将解氏祖籍地锁定在今句容市下蜀镇一带。
|
上一篇:《南滇翰墨—通海馆藏古代书画文物精品展》玉溪开展 | 下一篇:没有了 |